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1班 景慎晨
获奖情况:
1、2018年获红凤社团“优秀社团干事”荣誉称号;
2、2018-2019学年获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3、2019-2020学年获校级“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4、2019-2021连续两学年获校级“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5、2018-2021连续三学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6、2018-2021三学年获综合素质一等奖学金1次、二等奖学金2次;
7、2019年6月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级二等奖;
8、2020年5月获人文学院“劳动美·正青春”线上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优秀奖;
9、2020年9月获第十二届“希望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校级铜奖2项和“组织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0、2020年12月获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评比校级三等奖;
11、2020—2021学年获校级“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
12、2020-2021连续两年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银奖、校级金奖;
13、2021年6月获第七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400强项目1项。

座右铭: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个人感悟分享:
“满怀希望才能所向披靡,我相信一切付出终会有回报”。大学三年里,我一直以此为座右铭并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努力全方面提升自己。2019-2021连续三年获得综合素质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同时也获得了“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标兵”等多项荣誉。在专注学业的同时,我也注重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及竞赛,并获得校级以上奖项5项。这些都是我短暂三年的历练,更是我大学阶段成长的见证。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喜也因伊,忧也因伊。出于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热爱,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让我能有足够的机会和丰富的资源去阅读历史,开拓眼界,使我在三年的学习中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启示。在最初的学习中,面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和深奥复杂的文论,我时常一筹莫展,但内心深处的热爱支撑着我不断进步。在我看来,文言文的学习第一要点就是积累,在每堂课前我都会借助词典逐字逐句翻译,并找出疑难字句,以便于在课堂上及时向老师、同学们请教,课后我还会对重点字词进行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习文言文,学会背诵也是重中之重,这里说的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记忆。我通常把背诵分三步:先是要粗通文意,读准、上口,这是熟读成诵的基础;其次要搞清作品的层次,把握层次要点,顺着作者思路诵读原作;最后就是反复加深印象,隔一段时间再次巩固,这样才能牢记不忘。这三年的学习是多方面的,我学到的不仅是学科理论知识,更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了自身文化素养。我始终牢记,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点滴积累才能汇集成江河湖海。
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也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一刚入学时,我和很多新生一样,被大学生活的新鲜感吸引而投入到学生工作中,然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份工作背后所要付出的辛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大二时学院承接了陕西省农特产品包装大赛省赛的举办,我作为校科协的一员,需要协助学院老师们一起办好这个活动。在活动策划的过程中需要反复修改策划案,同时整理来自37所高校和爱心企业的几百份作品的文稿。在此期间困难和问题不断,电子版文件和实稿对不上、收到的作品数量和汇总表数量不对等、纸质版作品缺失……后来通过重新整理编号、与各高校具体负责人逐一对接落实,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从中大大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与此同时,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平衡好自己的学习,处理好与同学们的分工合作关系,也是一个个现实的挑战。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一股“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冲劲儿,我带领学生团队协助学院老师顺利完成了省赛的评审,活动最终圆满举办。这些经历和挑战,让我不断成长。从幻想到实干,从生涩到娴熟,从慌乱到从容,让我从一名普通的学生不断历练成为校科协的骨干,所做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也获得了“优秀团干部”等荣誉。
大学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光。作为一名大四学姐,我希望学弟学妹们抱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对待遇到的困难坎坷,利用这段难得的大学时光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统筹兼顾,多方面发展锻炼自己,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加精彩!我相信:每一次小小的迈步,都将在梦想的游尺上留下刻度。只要我们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