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刘婷婷,女,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4月出生,硕士学历,2005年7月起留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学工办主任,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
二、获奖情况
2014年获全国第三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第六赛区复赛三等奖;
2014年获陕西省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2014年获西安工程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2013年获西安工程大学第二届优秀辅导员博文三等奖;
2013、2010、2007年获西安工程大学年度优秀辅导员;
2012年获西安工程大学先进党务工作者;
2010、2012年西安工程大学年终考核优秀;
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陕西省三等奖;
2010年获陕西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08、2009年获西安工程大学校先进工作者;
2005年获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5—2013年先后六次获西安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三、工作情况
2005年7月,22岁的刘婷婷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做一名青春领路人,为每个学生的成长领路导航,是她的工作理念。近年来,在她所带过的4个年级800余名学生中,先后有90余人考上国家985、211重点大学研究生,50余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30余人获得律师资格证书,9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10余人次获得“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5项。
(一)用爱投身青春事业,定义幸福工作新标准
在她看来,辅导员工作是用爱成就的事业,有了爱,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有解决繁琐日常工作的耐心,才会有坚持不懈奉献自我的恒心,爱是一名领路人前行的精神动力。充满爱的工作是幸福的,“以道德教化人、以爱心感染人、以学识激励人”是她的“幸福工作标准”。
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她就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对学生全方位关心。她给每一位学生发联络卡,上面印有自己手机号、QQ号、电子邮箱等,并保持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还利用QQ群、飞信和“公共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办公室、学生宿舍和校园里,她经常和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她带领学生党员一起为班级问题集思广益,排忧解难;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及时把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身边。一天深夜,一位女学生突发急性荨麻疹高烧不退,刘婷婷迅速将学生送到医院治疗,并在住院部一直守候到她第二天退烧情况稳定,几乎彻夜未眠。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已然不顾荨麻疹具一定的传染性,一心只为守护学生。
辅导员工作从来没有午休、没有周末,用学生的话讲,她是“5+2”、“白+黑”的“全天候”辅导员!成年累月的朝夕相处,刘婷婷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而学生们也亲切地称她为“姐姐”。
(二)注重人生规划教育,确定学生成长新路标
刘婷婷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大学四年的航线可以改变人生方向。几年来,她持续不断地在学生中开展生涯规划活动,制定分阶段领路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自觉经营好大学时光,取得明显成效。
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理解大学精神,早在学生入学时,她就用一个班级活动《时光机——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拉开了整个年级人生规划教育的序幕。为了让这种短暂的冲击变为长久的动力,她还先后组织开展名生讲坛、 “我的大学我做主主题班会”等活动,指导每一个同学制定大学生涯规划,撰写《大学生涯规划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明确奋斗目标和定位。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她结合人文学院学生专业背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积极为他们搭建素质拓展平台,并结合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追踪学生的发展状况,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调整。大三期间,她利用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生就业、司法考试、考研的前期引导,通过提前动员、个别谈心,使学生们能客观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位置并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大四毕业期,她帮助学生联系单位,并成功举办人文学院首届高新区企业招聘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她的努力下,学生的规划意识强烈,学风氛围浓厚,就业进展顺利。几年来,由刘婷婷担任辅导员的学生中,法学专业每年有35%的学生一次性通过全国第一考“司法考试”,刘婷婷带的毕业班初次就业率为93%。她一直担任班主任的汉语言文学08级2班,同学英语四级通过率98%,英语六级通过率64.05%,全国计算机二级通过率97.3%,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和“优良学风示范班”。汉语言文学08级2班的小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她激动的将喜讯告诉刘婷婷:“刘老师谢谢您!感谢您曾经帮我摆脱了大三时期的迷茫和困惑,告诉过我‘只要你不放弃梦想,所有所做的点滴都有意义!’”
(三)创新专业社团载体 ,提高文科生核心竞争力
多年的学生工作中刘婷婷不断探索,发挥领路人的创新精神。因为一直带文科生,学生思想活跃、主观性强,喜欢用新形式灵活掌握知识,而社团氛围好,活动精,实践机会多,很好的满足了文科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她鼓励并倡导学生按照专业方向组建专业社团,实行导师制度、开展精品活动、坚持“一社一讲座”。多年来,由她倡导的专业社团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核心竞争力。
她多次率队参加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2011年指导完成的《西安地区福利院儿童生活状况个案调查分析》获得“挑战杯”陕西省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近三年来,参加专业社团活动的40余名学生在“挑战杯”、“全省高校主持人大赛”、“全国礼仪大赛”、“全国志愿者实践论文”、各类国家级、省级英语竞赛、征文大赛中获奖。从专业社团活动基地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通过专业的研究,科研的深化,能力的锻炼,向着综合性人才迈进,实现了自我成长和发展,受到了众多招聘单位的青睐。有关专业社团建设的相关课题先后荣获西安工程大学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四)投身社会实践,奠定学生服务社会的新起点
她多次带领学生广泛开展“大学生法律进社区”、“赴山阳支农支教实践活动”、“赴镇安开展农村基础教育”等实践活动,坚持城乡实践基地相结合,在学院大力推广全视角领路模式。2010年,在第二次赴山阳县实践活动结束后,返程当天路遇大雨,道路塌方,情况危急,她以一名带队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带领全体队员,一直走在队伍的前列,近八个小时的行走终于带领33名学生安全到达目的地,“果断、细心、有担当”是学生对这位年轻带队教师的评价,同年,她被评为陕西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12年西安世园会期间,她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世园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和“小蜜蜂”们一起走进世园会,服务世园会。
近年来,她六次被评为“西安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当中,二人获“全国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论文评审三等奖”,七人获“世园会优秀志愿者”称号,大批学生获得校级先进个人荣誉。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刘婷婷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不忘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职业能力。积极参加培训、公开发表论文、考取资格认证,并于今年荣获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第六赛区三等奖,陕西省第二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这坚定了她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决心。正如她自己总结:“无论学生们在大学中经历的是微笑还是泪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总会与我亦师亦友地分享不同的成长画面,这是人生中难忘的交集,也是我坚守这份事业的重要意义,我愿做一名青春领路人,不断提高职业能力,用我的信念和行动为这一称呼代言!”